腳踝扭傷後再次扭傷的情況確實存在。腳踝扭傷是指腳踝周圍的軟組織、韌帶和肌腱受損,導致腳踝區域性出現紅腫和疼痛等症狀。
治療腳踝扭傷時,休息和恢復是關鍵,若不充分休息,而是繼續行走,可能導致軟組織損傷無法良好癒合,韌帶在鬆弛的位置癒合,從而使腳踝變得不穩定,容易再次扭傷。
如果疼痛或腫脹明顯,關節活動受限,需要及時進行X光和磁共振檢查,明確是否存在骨折和韌帶損傷,並確定損傷的程度和位置。同時,嚴重的腳踝扭傷還可能導致軟骨損傷,甚至發生軟骨剝離和軟骨下骨外露。如果不積極治療,關節間的骨頭摩擦會引起疼痛,也會增加再次扭傷的風險。
因此,在扭傷後應積極治療,首先要立即固定踝關節,並在24小時內進行冷敷消腫止痛。然後儘量透過X光或磁共振檢查明確損傷的程度和位置,同時在醫生的指導下使用石膏保護關節,避免再次活動。必要時,需要進行手術治療來修復韌帶。
透過上述治療方法,可以使區域性的軟組織和韌帶在正確的位置癒合,保持踝關節的穩定性,從而減少再次扭傷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