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結直腸癌患者而言,便血是一種常見的症狀。然而,很多患者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往往將便血簡單地歸因於痔瘡,這導致了病情的延誤。
痔瘡是最常見的肛腸疾病,一般分為內痔和外痔。外痔通常沒有特殊的症狀,但當發生血栓和炎症時,可能會有腫脹和疼痛的感覺。內痔主要表現為無痛性的出血,可能會伴隨著糞便帶血、肛門滴血或線狀流血。
結直腸癌也會引起便血癥狀,但通常伴隨排便次數增多、腹瀉、便祕或兩者交替出現等症狀,患者還可能有排便不盡的感覺。這些症狀主要是由於腫瘤刺激腸道或堵塞腸腔、浸潤腸管引起的。此外,患者在便血的同時,還可能伴有黏液便和大便形狀變細變扁的情況。
以直腸癌為例,患者體內的腫塊呈菜花狀,淡紅色,觸控時很容易出血,並且通常不會縮小。而痔瘡引起的水腫腫塊通常是光滑的,呈暗紅色或暗紫色,觸控時不容易出血。同時,直腸癌晚期患者有時還會出現膀胱侵犯、骶前神經侵犯等周圍組織的症狀,如尿頻和劇烈持續的疼痛。此外,當癌細胞擴散到肝臟時,還可能出現肝腫大、黃疸等症狀,而單純的痔瘡通常不會表現出這些症狀。
因此,便血並不一定是由痔瘡引起的,除了便血外,如果還伴有上述症狀,就一定要儘早到醫院就診,進行相關的腫瘤標記物、腸鏡等檢查,以明確是否患有結直腸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