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核病是一種慢性傳染病,由結核菌引起。在治療過程中,除了服用抗結核藥物外,還應注重提高身體的免疫力和加強營養,以滿足肺結核患者的能量和營養需求,以促進結核病灶的修復。
首先,正常的營養供給對於保證日常工作的消耗是最基本的。應該食用高熱量、高蛋白食物,尤其是富含維生素A、B、C、D的食物,如雞蛋、牛奶、獸肉、動物內臟,還有鰻鱺、龜、鱉、泥鰍、小魚、小蝦、排骨等富含鈣的食物,以及各種蔬菜、水果、豆漿、豆腐皮、百酷、山藥等。
其次,保持充足的睡眠和規律的休息時間也是至關重要的。每天要確保有足夠的休息時間,避免過度勞累和劇烈運動。當病情有所好轉時,可以適量進行運動,但原則是感覺不會過度疲勞。
此外,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也是十分必要的,以避免傳染給他人。肺結核患者應該及時咳痰,而不是吞下去。不要在隨處吐痰,應將痰吐在紙中包好後焚燒,或者吐在帶有消毒液的痰盂中。大聲說話、咳嗽或打噴嚏時要掩住口鼻,不要對著他人。在傳染期內,儘量減少去公共場所,若必須外出,應佩戴口罩。最好有一箇單獨的臥室,保持充足的光線,並經常開窗通風。由於大部分兒童結核病是由家庭成員傳染的,所以特別需要注意保護兒童。
此外,儘量減少或禁止抽菸和飲酒。吸菸會加重咳嗽、咳痰、咯血等症狀,嚴重的可能危及生命。抗結核藥物大部分需要經過肝臟代謝,而且會對肝臟產生不同程度的損害,飲酒會加重肝臟的負擔,並有可能導致肺結核患者咯血。
最後,定期複查對治療效果的判斷和是否需要調整治療方案非常重要。出院後,需要定期進行血常規、肝腎功能和胸片檢查,以觀察藥物的副作用和疾病的好轉情況。在院外治療期間,如果出現全身皮疹、出血點、高熱等不良反應,應及時與醫生聯絡並儘快就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