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生活方式的改變,普遍面臨著睡眠問題。許多人認為每晚睡滿8小時才是健康的睡眠,或者睡得越久越解乏。然而,事實並非如此。睡眠時間需求因年齡和個體差異而異,8小時只是大多數人的平均數。
一般來說,隨著年齡的增長,人體對睡眠時間的需求會逐漸減少,直到達到一箇相對穩定的時長。睡眠週期的長度比睡眠時長更重要,大約為90至110分鐘,包括5個階段。
首先是入睡期,睡眠的開始。在這個階段,容易感到昏昏欲睡,可能會聽到周圍發生的事情並容易驚醒。
第二個階段是淺睡期,正式進入睡眠狀態。人體對外界環境逐漸不敏感,但對某些敏感聲音仍會有反應,比如有人呼叫名字。
接著是熟睡期和深睡期,這兩個階段都是沉睡狀態。在這個時候,人很難被喚醒,即使被喚醒也會感到迷糊和不清醒。這四個階段被統稱為非快速眼動期,眼球不會快速跳動。
最後是快速眼動期,也是產生夢境的階段。在這個階段,睡眠者的眼球會快速跳動,睡眠者通常會有翻身的動作,但很難記得醒來的事情,而是會進入下一箇睡眠週期。
為了獲得良好的睡眠,最好能夠完整地睡滿4至5個睡眠週期。在睡眠週期中,入睡期和淺睡期較容易醒來,快速眼動期其次,而熟睡期和深睡期最難以醒來。所以,上述問題可能是由於在不合適的睡眠階段醒來導致的。
大多數成年人每天需要7至9個小時的睡眠。然而,每個人的情況不同,可以試著計算睡眠時間,首先睡5個睡眠週期(7.5至9小時),然後觀察醒來後的身體反應。如果仍然感到疲勞,可以適當增加或減少睡眠時間,以找到適合自己的睡眠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