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頸椎區域性多表現為鈍痛或隱痛,少數情況下是刺痛,與受損的頸椎節段一致。首先,睡姿不當或椎間關節移位會導致頸部肌肉平衡失調,從而引發區域性疼痛。其次,當竇椎神經末梢受到刺激時,也會出現區域性疼痛。還有一種可能是頸椎骨質增生引起的區域性疼痛。
2、頸椎病患者會感覺到疼痛沿著上肢向手部放射,當牽引或壓迫的眷神經根受到刺激時,這种放射性疼痛具有以下幾個特點:首先,疼痛的分佈區域與患者的脊神經分佈區域相一致。其次,這種疼痛多為刺痛,常伴有麻木感。還有,在涉及增加眷神經根的牽引或壓迫性試驗中,會誘發或加重疼痛。
3、血管性疼痛主要是由於椎動脈缺血所引起的,其主要特點有以下幾點:首先,這種疼痛多為單側性,並且侷限在顳部(太陽穴部位在醫學上被稱為“顳”),呈現跳痛或灼痛的性質,常伴有眩暈,持續時間相對較短。其次,發作與旋頸或頸部側曲密切相關。此外,少數病例還伴有猝倒症狀。
4、擴散性疼痛與放射性疼痛表面上相似,實際上並非如此。擴散性疼痛實際上是由某一神經的分支受損引起的。舉個例子來說明,當頸部的“脊腦膜返回神經支”受到刺激或壓迫時,該支支配區域會出現疼痛,同時會反射性地引起第6頸禱神經整個分佈區域的疼痛(多為放射性疼痛),這就是所謂的擴散性疼痛。
5、牽拉性疼痛是指頸髓節段受損導致相應節段內臟區域出現疼痛。例如,下頸椎(頸2、3以下的頸椎關節)病變會在出現上肢症狀的同時伴隨心絞痛或胃痛等症狀。讓頸椎關愛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