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踝扭傷是指踝關節周圍的韌帶受損,外側韌帶損傷更為常見。踝關節由脛骨、腓骨遠端和距骨構成,內外踝和脛骨後緣形成踝穴,距骨上面的關節面位於踝穴內。由於踝關節的解剖和生理特點,踝關節在跖屈時更容易發生內翻外翻扭傷。此外,由於外踝腓骨較長且踝穴較深,內踝脛骨較短且踝穴較淺,因此踝關節更容易發生內翻扭傷,而外踝韌帶包括距腓前韌帶和跟腓韌帶的損傷更為常見。
踝關節扭傷的主要症狀是扭傷部位疼痛和腫脹,隨後出現面板淤斑。嚴重情況下,患者因疼痛和腫脹而不能活動。外踝扭傷時,患者在嘗試足內翻時疼痛加劇;內側三角韌帶損傷時,在嘗試足外翻時疼痛加劇。休息後,疼痛和腫脹可能消退。如果未進行規範的制動治療,可能導致踝關節不穩定和反覆扭傷,即所謂的習慣性崴腳。嚴重情況下,可能出現足內外翻畸形。
在這種情況下,家長往往會想到拍攝踝關節X線片。確實,透過兒童骨折常規X線可以明確是否有脛骨、腓骨骨折,但外踝撕脫骨折往往容易被忽略,尤其是外踝骨骺撕脫骨折更難察覺。如果想更進一步確定韌帶損傷程度,並瞭解關節囊、關節軟骨和骨骺的情況,進行踝關節的核磁共振檢查就變得更加必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