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溼疹發病原因十分複雜,既與遺傳因素有關,也與環境因素密切相關。
在嬰幼兒時期,溼疹常常出現在臉部和頭皮上,特別是額頭、面頰以及口周圍最為常見。有些溼疹還會生長在耳朵根部,即連線耳垂和麵頰的區域,這些部位可能會出現持續不愈的小裂口。溼疹範圍逐漸擴散到軀乾和四肢時,也可能變得更為嚴重。
對於幼兒以上的孩子來說,慢性反覆溼疹通常侷限於四肢關節的內側部位,如肘窩、腋窩、膕窩和腳脖子前方。中醫學中有個專門的術語稱之為“四窩風”。
一般而言,如果孩子出現了溼疹,通常會經歷以下3個階段:
1.急性期:孩子剛感染不久,面板會出現紅腫,小紅疹或小斑疹,嚴重時可能出現滲水、結痂等症狀,顯示出骯髒的樣子。
2.亞急性期:經過一段時間後,面板損傷仍然持續存在,部分面板會變紅、脫皮,出現小顆粒狀皮疹,滲水的現象開始減少甚至停止,但病情仍無法完全痊癒,可能會反覆發作。
3.慢性期:皮損時間較長,可能持續幾周、幾個月甚至更久,孩子的面板會變得粗糙、增厚,觸控起來就像苔蘚一樣。稱之為苔蘚樣變。
無論處於哪個階段,溼疹都帶來很多瘙癢感,孩子難以忍受而經常抓癢,有的甚至抓破面板,十分可憐。因此,一旦寶寶患有溼疹,應儘快進行干預治療,幫助緩解症狀,減輕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