膽總管囊腫是亞洲兒童常見的膽道疾病之一。一些兒童的囊腫可能很大,或者囊腫在較遠端發生急性梗阻,導致膽道急性炎症和擴張,進而形成膽道穿孔。膽總管囊腫穿孔時,大量膽汁會進入腹腔引起腹膜炎和嚴重感染,有時孩子甚至會失去知覺。若不及時搶救,孩子會有生命危險。膽總管囊腫穿孔後,最有效的治療方法是在膽道外放置T型管,直接將膽汁排出體外,避免膽汁再次進入腹腔造成腹膜炎。由於穿孔後腹腔內會形成水腫炎症,如果在這個時候立即進行根治手術,孩子血液流失多、創傷大,囊腫也很難完整切除。此外,孩子本身感染嚴重、身體虛弱,手術風險極高。因此,一般建議先行膽道外引流,待炎症消退,孩子稍有恢復後再進行囊腫切除術。等待根治手術的過程中,術後護理非常重要。在臨床上,常常遇到膽道外引流術後孩子病情嚴重,甚至危及生命,需要花費數天時間搶救才能恢復。
膽道外引流的護理注意事項如下:首先,要注意給孩子補充電解質,即鉀、鈉、鈣和氯。正常人的膽汁中含有豐富的電解質,在正常情況下,大部分膽汁進入腸道後會被吸收。而膽道外引流的孩子,每天會排出200-800毫升的膽汁,導致膽汁中的電解質丟失。對於兩歲以下的孩子特別是,大多會出現脫水和電解質紊亂的情況,需要經常住院治療。電解質紊亂可能導致眼眶深凹、無淚哭泣、精神狀態差、四肢無力、嗜睡、心律失常等問題,嚴重時甚至危及生命。解決這個問題的古老方法是將引流袋內的膽汁全部喝下去,這個方法雖然看起來不太合理,但是非常有效。然而,膽汁又苦又不衛生。如果條件允許,可以購買口服補液鹽,按照說明書的比例調配成大罐水,讓孩子當作水喝,每天喝400-500毫升,如果膽汁引流量大,可以喝更多。這樣可以維持電解質平衡。
其次,需要注意孩子的飲食。術前孩子可能吃不下東西,特別是在膽汁引流不暢的情況下,醫生不允許進食油膩食物。然而,很多家長在膽道外引流術後給孩子喝清湯稀飯,導致孩子面黃肌瘦、體重不增加。加上疾病的消耗,孩子術後情況比以前更差,並且越來越瘦。這種情況不僅不利於孩子的康復,也不利於二次膽總管囊腫切除術。正確的做法是,如果術後孩子康復得好,引流量也足夠,就可以逐步恢復飲食。一週內,孩子就可以恢復到正常飲食,包括正常的肉類、蛋類和奶類食物。這樣孩子會越來越健壯,下次手術的康復也會更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