輪狀病毒是兒童冬秋季腹瀉的主要病原體,6個月至2歲的兒童最容易感染。主要臨床表現包括腹瀉、嘔吐、發熱等症狀,嚴重病例還可能引發脫水、電解質紊亂、酸鹼平衡失調甚至休克。
流行季節有地域差異,北方多在10月份至次年1月份,南方則為11月份至次年2月份。
輪狀病毒的傳播主要來源於患者(尤其是急性期患者)和無症狀攜帶者(如家長或看護者)。傳播途徑一般透過糞便傳播,同時也可經過呼吸道飛沫及密切接觸汙染物傳播。
易感人群主要是3歲以下的嬰幼兒,少數年長兒和成人也有發病的可能性。
臨床表現方面,輪狀病毒感染可表現為發熱(一般持續2-3天)或無發熱,嘔吐(病初1-2天最為常見),腹瀉(特點是蛋花湯樣稀水便且伴有酸臭味,次數增多),大約有1/3的患者伴有咳嗽、流涕等呼吸道症狀。
確診輪狀病毒感染可透過典型臨床表現,如蛋花湯樣大便或濁水樣大便,且在流行季節發病,可進行初步判斷。此外,大便快速輪狀病毒檢測也可用於確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