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酒文化源遠流長。然而,隨著酒席上勸酒和酗酒等不良習慣的盛行,患上與之相關的疾病的人數也越來越多,包括主要表現為痴呆和行走不穩的腦病、肝病、腳氣病和營養不良等。據統計,近半數的酗酒者會導致周圍神經損傷,包括運動和感覺功能受損,以及自主神經受累。其症狀常表現為肢體末梢的刺痛和灼燒感,肌肉萎縮和無力,心律失常以及異常出汗等。每天飲用3升啤酒、300毫升白酒或葡萄酒等,大約3年左右就可能患上多神經周圍神經病。
醫生們關於該病發病機制進行了長達半個世紀的爭論,經過多項研究,最終認為是酒精及其代謝產物的毒性作用引起神經損傷,而不僅僅是酗酒造成的營養不良和硫胺素利用受損。該病的主要症狀為末梢疼痛,而同時合併營養不良者運動功能受損明顯,甚至出現不同程度的癱瘓。可以透過肌電圖和神經傳導速度檢查進行確診。
加速酗酒者出現周圍神經病的因素包括:
1. 飲食中缺少主食,攝入的肉類、魚類、穀物、新鮮水果和蔬菜較少。
2. 減肥行為。
3. 缺乏維生素B1。
4. 存在家族史。
與酒精中毒相關的周圍神經病的臨床表現包括:
1. 遠端肌無力和萎縮,腿部的症狀比手部嚴重;40%的患者可能沒有症狀,但肌電圖檢查可以發現神經損傷。
2. 遠端出現燒灼感、刺痛、感覺過敏和冷熱覺失常等症狀。
3. 腱反射減弱。
4. 手足多汗、胃腸道功能障礙、便祕和心律失常。
5. 聲音嘶啞。
6. 其他症狀包括肌肉病、痴呆、行走不穩、面板病變(如瘀血水腫、色素沉著、足底潰瘍、乾燥和脫屑)、關節損傷、關節疼痛、貧血以及肝功能異常等。
在治療上,戒酒是最為重要的措施。在疾病早期可以給予維生素B1、甲鈷胺和神經生長因子等進行神經修復,同時進行對症治療,如止神經痛等。對於神經軸突損害嚴重的患者,預後不佳,可能會留下不同程度的後遺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