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肝病中期的辨證型別
肝病早期溼熱之邪積累時間長久,容易傷害脾胃。受肝病邪氣的困擾,到了肝病中期,患者常表現為憂愁煩躁、鬱郁寡歡等症狀,這些症狀屬於中醫學中“肝失條達,土壅木抑”的基本病理機制,屬於“肝鬱脾虛”的典型證型。
2、慢性肝病中期的主要治療方法
治療上述慢性肝病中期的主要治療原則,主要體現在以下幾點:對於臨床上有肋脅脹痛、脘腹兼有胃腸功能失調的患者,常常採取“疏肝健脾,理氣止痛”的治療方法,同時酌情搭配“益氣養陰”的藥物。
“疏肝健脾”常使用溫和性平的柴胡、(制)香附、鬱金、薑黃等藥物;“健脾益氣”常使用黃芪、山藥、茯苓、白朮等平和性甘味的藥物;“理氣止痛”常使用烏藥、延胡索等性涼利的藥物;在應用“益氣養陰”時常使用黃耆、女貞子、黃精等具有益氣養陰作用的藥物,而避免使用具有助邪作用的藥物。
在調和肝脾、恢復胃腸功能時,常使用佛手、香櫞、砂仁、豆蔻、焦三仙、(炒)雞內金等理氣開胃的藥物。
由上可見,在治療肝病時,非常重視保護中焦脾胃,使其恢復正常功能活力。此外,在治療肝臟疾病時,打破了“中焦忌甘”的傳統束縛,根據甘草具有護肝解毒、調和諸藥、避免苦寒折中以及現代醫學對糖皮質激素樣作用的認識等,透過辨證施治,合理使用甘草,以促進服藥效果,共同發揮疏肝健脾的療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