骶神經電刺激(SNS)最早在20世紀40年代開始應用於神經原性尿失禁的治療。1963年,Caldwell首次報道了應用植入電極刺激盆底的方法治療壓力性尿失禁。隨後的1976年,英國的Bridnley等人和1981年美國的Tanagho等人將骶神經電刺激技術應用於人體治療,取得了良好的效果。1995年,Miaezl報道了該技術在治療大便失禁方面的應用。目前,醫院主要將骶神經電刺激應用於便祕的治療。
骶神經電刺激透過以下機制治療排便障礙性疾病:刺激運動神經,增強括約肌的收縮和促進外括約肌的耐疲勞能力;刺激感覺神經,提高對大便的感受,調節區域性排便反射。這種刺激可以使直腸收縮,促使部分患者排便,從而縮短排便時間;同時改善乙狀結腸的蠕動,減少便祕的發生。在低電壓刺激下,可以訓練外括約肌的力量,而不引起退尿肌收縮,有利於改善腹壓增高導致的應力性尿便失禁;同時,骶神經電刺激還能增強盆底和括約肌的力量,糾正盆底的不適當鬆弛。
骶神經電刺激治療的實施分以下幾個步驟:第一是準備工作,治療師應向患者詳細解釋便祕或肛門失禁的生理病理知識、治療目的和過程,使患者充分瞭解並配合治療。第二是操作步驟,患者取俯臥位,腹部墊高,暴露臀部,透過觸診確定骶骨標誌,選擇合適的穿刺點。然後,連線穿刺針和儀器,將電極片貼於患者臀部,進行常規消毒和無菌處理。接下來,應用1%利多卡因進行區域性麻醉,將一根絕緣針穿過面板進入S3或S4神經孔,利用電刺激測試感覺和運動神經根的應答。當獲得典型的應答後,將一根絕緣導絲經穿刺針插入骶神經孔作為暫時電極,並固定穿刺針與外部刺激器相連線。刺激的引數通常為頻率2Hz,幅寬1.5ms,電流大小為1.5-6.0mA。最後是療程安排,如果患者每隔一天進行一次治療,則連續治療12次為一箇療程;如果每天進行一次治療,則連續治療12次也為一箇療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