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底筋膜炎,即足底的疼痛性慢性非感染性炎症,疼痛常位於足底足跟處,俗稱“跟痛症”。引起足底筋膜炎主要是長期穿著高跟鞋導致足底筋膜發生攣縮和炎症,以及體重增加、負重過度、運動方式改變等因素的影響。足底畸形和足病患者患病風險較高。
足底筋膜炎的主要症狀包括行走時足跟底疼痛和足底的明顯壓痛點。嚴重患者在站立甚至休息時也會有疼痛感。典型的疼痛多發生在清晨剛起床後下地行走時,因為此時足底筋膜處於放鬆狀態,而行走會牽拉筋膜引起疼痛。通常行走幾步後疼痛會有所緩解,但休息後再行走時可能會再次發生。壓痛點一般位於足底近足跟處,有時壓痛較劇烈且持續存在。
為明確診斷,建議就診醫生進行相關檢查,包括觸痛位置和牽拉痛的判斷,必要時進行足跟部X線或MRI檢查。治療措施主要包括足部休息、口服消炎藥物、增加足底墊軟、足部矯形鞋墊或矯形鞋的使用、配戴踝背伸支具固定患足、物理治療以及使用粘膠支援帶或肌內貼等。不建議長期使用區域性注射激素或局封治療。
對於患有足底筋膜炎的人群,應儘量避免長時間穿著高跟鞋、過度負重、走路和爬樓過多,以及在不平路面上跑步。同時,定期檢查和適當治療足部異常,保護好足弓也很重要。一旦出現症狀,及時採取治療措施有助於緩解疼痛和炎症,並預防復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