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關節的屈曲功能對日常生活和運動至關重要。雖然較伸直功能較為重要,但如果屈曲功能存在較大不足,仍然會對生活產生很大影響。一般來說,屈曲靈活性不少於60°時,在平坦道路上正常步行不會受影響;不少於90°時,穿脫鞋襪及慢跑也基本無影響;不少於110°時,上下正常高度臺階也不會有問題;不少於120°時,蹲便也沒有影響。可以看出,不同屈曲角度階段對日常生活的影響程度不同,為了減少這種影響,應該儘量將屈曲功能練習至接近或達到正常水平。
以下是我個人常用的一些膝關節屈曲功能訓練方法:
1. 使用支點法:以左腿為例,坐在患者身前,左臂放在患者的N窩下方與治療床之間,起到支點的作用,右臂握住足跟,用力向內側推動。根據需要可進行平臥或坐位練習。
2. 使用夾壓法:以右腿為例,患者平臥,屈髖,左右雙臂分別置於適當的位置,右側腋窩夾住患肢在自身體重的協助下向下施以壓力。也可根據需要用另一隻手提拉或推動患肢,實現沿股骨軸向和脛骨軸向的牽伸。
3. 使用壓力法:適用於屈曲角度較大的患者。以左側為例,站在患者患側,右臂挽住小腿遠端,根據需要左手可墊到患者N窩處,右臂用力下壓或右臂將患肢固定於身前,身體左側傾,以體重向下施壓。
4. 自行練習法:患者仰臥,雙手握住大腿遠端,或用布帶套在肩上,並調整帶子長度使小腿基本平行於水平面。可以加入沙袋進行練習,每次一般持續10-15分鐘。
5. 使用滑輪牽拉:如果有條件,可以設計製造滑輪牽拉裝置。適用於大腿前群肌肉及其他軟組織攣縮造成的屈曲障礙,一般每次牽拉不少於15分鐘。
以上方法都需要患者的充分配合與理解,並避免暴力操作以避免損傷。必要時可進行相關拮抗肌的最大力量抗阻練習,但不適用於早期伸膝裝置損傷患者。其他細節注意事項和運動量設定方法可參考我之前的文章《關節損傷後活動度(ROM)練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