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關節鏡術後的功能鍛鍊

1、功能鍛鍊

關節鏡手術的特點之一是可以進行早期功能鍛鍊,促進功能恢復,縮短病程。透過功能鍛鍊,可以防止關節軟骨和軟組織粘連,避免肌肉萎縮,增強肌力,促進患肢血液迴圈,有利於水腫和積液的消退。在進行功能鍛鍊時,要根據不同個體的情況制定個人化的鍛鍊方案,注意不要過度疲勞,循序漸進,堅持不懈。

2、早期離床活動及負重訓練

關節鏡手術通常主張在術後早期進行離床活動,術後第1天開始部分自理生活,如洗臉、刷牙等。術後5天可以藉助柺杖進行不負重的行走,1周之後逐漸進行患肢部分負重,3~4周後可以完全正常負重。

3、肌力訓練

(1)踝關節及足趾屈伸運動:術後12小時開始,固定患肢進行踝關節和足趾的勻速屈伸運動,每組運動8~10次,每分鐘3~5組,每次運動3~5分鐘,每天進行3~4次。這樣可以促進血液迴圈,減輕患肢腫脹,預防深靜脈血栓形成。

(2)股四頭肌等長收縮訓練:術後第1天開始,固定患肢,患者仰臥或坐臥,膝關節伸直,收緊大腿肌肉,感覺髕骨上下滑動即可,每分鐘3~5組,每組10~20分鐘,每天進行3~4次。這樣可以促進血液迴圈,減輕腫脹和疼痛。

(3)直腿抬高練習:術後第2天,患者仰臥,健側膝關節屈曲,患側膝關節伸直,踝關節功能位,抬高患肢,抬腿高度為10~20釐米,每次10~20分鐘,每天進行2~3次。

(4)被動訓練:術後第2天開始被動屈膝運動,每天進行2~3次,並逐漸擴大運動範圍,以防止粘連。術後第3天,在醫生指導下進行關節活動度鍛鍊,一般從屈膝30度開始,每天進行2次,每次60分鐘。根據患者耐受情況,每天增加10~15度,術後1周,使被動屈膝達到90度,第2周達到100~110度。

4、注意事項

術後出院後不要停止運動或進行過激的運動。平時要注意保暖膝關節,在夜間要抬高,有利於血液迴圈。定期到醫院複查,以便獲得專業指導。

更多推荐

幹活累了屁股疼怎麼回事

勞累導致的臀部疼痛可能是椎間盤突出引起的,這種情況下,椎間盤會壓迫坐骨神經,導致背部、臀部以及下肢的疼痛。為了確診是否存在椎間盤突出,可以進行椎間盤CT檢查。如果CT檢查顯示椎間盤向兩側突出,那麼需要休息,睡平板床,並且必要時服用止痛藥進行對症治療。臀部疼痛也有可能是由於皮下感染引起的。需要檢查臀部是否有紅腫、硬結的症...

椎間盤突出症射頻消融術

射頻治療技術是一種微創手段,可以根據臨床需要選擇不同的治療方式。透過調節儀器發出的刺激或毀損電流的大小,選用不同形狀、直徑和長度的穿刺電極針,可以精確、有選擇性地毀損特定的病灶。射頻治療技術能夠很好地控制病灶與神經的關係,控制毀損灶的溫度和範圍,治療後能夠消除或減輕疼痛,同時保持本體感覺、觸覺和運動功能。相比手術治療,...

椎間孔鏡手術後注意事項

椎間孔鏡是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症的最佳選擇,它解決了“儘可能小的創傷”和“儘可能好的效果”之間的矛盾。相比傳統手術,椎間孔鏡手術是一種安全、高效的微創治療方法。然而,術後護理的不當可能會影響手術效果。因此,在進行椎間孔鏡手術後需要注意以下幾點:1、術後需要一定的臥床時間,主要是為了止血。術後2-5小時可以自由活動,但術後4...

腰椎間盤突出術後如何護理

腰椎間盤突出,又稱腰腿痛、脊神經壓迫症,是神經外科常見的慢性退行性病變,主要表現為脊神經壓迫症狀。目前,神經外科和骨科都能進行腰椎間盤突出的手術,但從神經保護和解除神經壓迫方面來看,神經外科手術更具優勢。患者住院後需要瞭解以下內容:術後注意事項:1、術後體位:臥床休息3~4周,每4~6小時由護士協助翻身,以防止壓瘡的發...

頸椎的自測與潛伏症狀

頸椎病的自我評估方法:神經根型頸椎病的典型症狀是肢體某一部位出現放射痛,如觸電一般的感覺。如果伴隨頭暈、噁心、視物旋轉等症狀,可能是椎動脈型頸椎病。如果手指麻木,尤其是雙側都麻木,可能是頸椎病導致脊髓重要結構受到壓迫。進行手指屈伸實驗:將手握拳,然後完全伸開,連續做20次以上才算正常。嘗試兩隻腳走在一條直線上,頸椎病患...

“黃豆枕頭”輕鬆治療頸椎病

黃豆枕頭療法是一種透過將2公斤黃豆填充在薄布袋中製成的枕頭,用於睡眠時枕在頭部。在晚上入睡之前,用手在黃豆枕頭中間拍出一箇凹陷,高度低於一箇拳頭的高度。當仰臥時,將枕頭的兩邊的黃豆頂起,使其與雙肩接觸,可以緩解不適症狀。經過7-15天的使用,症狀將會有所改善,並且頭頸轉動也可以恢復自如。製作黃豆枕頭的方法如下:1. 準...

膝關節屈曲功能練習方法

膝關節的屈曲功能對日常生活和運動至關重要。雖然較伸直功能較為重要,但如果屈曲功能存在較大不足,仍然會對生活產生很大影響。一般來說,屈曲靈活性不少於60°時,在平坦道路上正常步行不會受影響;不少於90°時,穿脫鞋襪及慢跑也基本無影響;不少於110°時,上下正常高度臺階也不會有問題;不少於120°時,蹲便也沒有影響。可以看...

踝關節外側韌帶損傷怎麼診斷?

踝關節外側韌帶損傷在籃球、足球等運動員中十分常見。如果沒有及時的診斷和治療,會給日常生活、學習和工作帶來很大不便,並可能導致繼發疾病。因此,對於踝關節外側韌帶損傷的患者來說,及時正確地進行診斷並採取有效治療非常重要。踝關節外側韌帶損傷的臨床表現和診斷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1. 損傷史:必須有明確的損傷史。體檢可觀察到區域...

運動是如何注意保護膝關節

並非所有運動都對膝關節有益,特別是爬山對膝關節有損害。傳統觀念認為,爬山是一種很好的有氧運動,可以鍛鍊大腿和臀部肌肉群,同時提升心肺功能。但是,許多骨科醫生提醒,爬山是一種“最笨的運動”。爬山是負重運動,腰部以下的關節需要承受身體重量,尤其是膝蓋承受的力量最大。當身體向上攀爬時,膝蓋負重瞬間增加到平常的4倍左右。事實上...

脊柱側彎60度如何治療

目前臨床病例顯示,脊柱側彎60度可以透過非手術的方式有效阻止側彎進展,除非側彎持續快速發展,才需考慮手術治療。無論對青少年還是成人而言,脊柱側彎60度都屬於較大的角度,可能導致加重的風險增大。但並非側彎達到60度就必須選擇手術治療,因為對手術的指徵選擇非常謹慎。畢竟手術風險和創傷都很大,術後可能會對身體產生較大的遠期不...

什麼是骨纖維異常增殖症?

骨纖維異常增殖症是一種原因未知、病程緩慢的良性疾病,也被稱為骨纖維結構異常。一、病因:目前尚未明確骨纖維異常增殖症的病因。有可能與外傷、感染、內分泌功能紊亂或區域性血液迴圈障礙有關,但這些因素均尚未得到實證。目前普遍認為該疾病不是真正的腫瘤。在發育成熟後,大多數病例的病情會停止進展。該疾病多見於20歲以下,偶爾也會出現...

热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