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體排便過程中,肛門通常不會出現疼痛或出血的情況。如果排便時肛門出現撕裂般的疼痛和出血,可能是由於肛周膿腫、肛裂或痔瘡等病理因素所致。此時應注意觀察是否持續出血,並檢查最近一段時間排便是否有類似情況。如果疼痛嚴重,建議前往醫院進行診斷。
肛周膿腫,也稱為直腸肛管周圍膿腫,是指直腸肛管內或周圍間隙的感染。感染可能擴散到直腸肛管周圍的鬆散脂肪和結締組織中形成膿腫。其主要表現為肛門或直腸區域的面板損傷、瘙癢和劇痛,疼痛通常持續存在,尤其是排便時會加重,甚至導致出血。肛周膿腫的初步治療主要包括外科引流和使用抗生素藥物,如阿莫西林。
肛裂指的是肛管下緣面板全層破裂形成的慢性潰瘍。其主要表現為肛門疼痛,疼痛常在排便時發作,也可能在下蹲或打噴嚏時引起週期性疼痛。排便後,疼痛可能持續劇烈,並伴有出血癥狀,幾小時後會自行緩解。此外,還可能伴有便祕、肛門瘙癢等症狀。治療肛裂疼痛可以使用區域性鹽酸利多卡因凝膠等止痛藥物,並同時使用硝酸甘油軟膏促進創面癒合。平時還應適量增加膳食纖維和水的攝入,以改善便祕症狀。
痔瘡是由於肛門和直腸處的靜脈擴張形成的類似靜脈曲張的靜脈團。它分為內痔、外痔和混合痔。外痔可表現為出血、肛門腫脹、肛門區域的疼痛或瘙癢,尤其是排便時疼痛更為劇烈。痔瘡通常需要進行手術治療,區域性可以使用複方利多卡因乳膏等藥物緩解疼痛症狀,並使用硝酸甘油軟膏等藥物改善出血、瘙癢和排便困難等症狀。在嚴重情況下,可以採取痔瘡栓外用或進行黏膜環切術切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