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療頸椎間隙和椎間盤突出需要根據突出的大小確定。如果出現明顯的神經和脊髓擠壓,如上肢疼痛、麻木、走路不穩以及踏棉感,可以先進行保守治療。一般可以透過靜脈滴注甘露醇、地塞米松以及口服非甾體類消炎止痛藥來減輕炎性水腫和疼痛感。此外,口服甲鈷胺片可以促進神經根功能的恢復。同時,應使用中藥進行活血化瘀和舒筋通絡,以增加血液迴圈和促進炎性代謝產物的吸收。為了預防頸椎問題,平時應保持脖子的後仰姿勢,避免長時間低頭和受涼。
一般情況下,經過上述治療後,症狀在5-7天內會明顯好轉。如果保守治療無效或症狀加重,就需要採取手術切除椎間盤突出的位置,以解除神經和脊髓的壓迫,從而明顯減輕症狀。如果沒有出現麻木、疼痛和行走不穩等併發症,通常不需要特殊治療,只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1.避免頸椎受涼,注意保暖。坐位時要支撐雙側肘關節,稍微後仰頭部,並選擇有靠背的座椅,以使頸、肩、背部肌肉充分放鬆。
2.臥床休息時,枕頭不宜太高,宜保持一拳高左右,放在後腦勺的下部。轉頭時不要急劇旋轉,最好用頭部和上半身同時轉動,以避免進一步卡壓脊髓,增加症狀的惡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