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節囊損傷通常是在外界力量的影響下發生的,如撞擊、壓迫、碰撞或負重、扭曲等活動,導致關節區域性出現腫脹、疼痛、面板出現淤血以及肢體活動受限等症狀。最常見的關節囊損傷為手指、膝關節和踝關節損傷。在受傷時,應及時應用冰敷並進行區域性固定。如果疼痛嚴重,可以對症治療採用鎮痛藥,嚴重的情況可以採用石膏或繃帶進行外固定。固定時間通常為2-3周,治癒後可以進行區域性的理療和康複訓練以恢復關節功能。
如果伴有關節脫位、韌帶斷裂或開放性損傷,則需要手術修復、韌帶修補或關節囊修補治療。很多人在受到關節囊損傷後,採用活血化瘀的藥物進行區域性擦拭,這是錯誤的治療方式。因為在關節囊損傷的早期,毛細血管破裂後需要使其收縮以止血。因此,在急性期,應採用冰敷治療,而不是熱敷或活血化瘀的藥物,不然會導致斷裂後的血管殘端再次擴張,從而加重受傷部位的腫脹和疼痛。
因此,當遇到關節囊損傷時,應牢記在受傷早期儘可能採取冰敷治療,特別是在受傷後的八小時內。24小時後再使用活血化瘀的藥物進行區域性治療。這有助於避免進一步損傷並促進關節囊損傷的恢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