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型肝炎是一種由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引起的傳染性疾病,感染後可能表現為攜帶者狀態或肝臟炎症反應。就診時,一般需要去傳染科就診,也可以選擇肝病科診室。日常生活中,乙型肝炎患者應注意不吸菸、不飲酒,按時休息,不熬夜,避免食用辛辣刺激和油膩的食物。當出現乏力、厭食、厭油膩、噁心乃至嘔吐、肝區不適、面板和鞏膜發黃等黃疸症狀時,應及時就診,進行乙型肝炎病毒量檢查、乙型肝炎五項定量檢查和肝臟彩超檢查。
出現肝炎症狀時,說明免疫機制已進入乙型肝炎病毒清除期,此時需要進行抗病毒治療。除了保肝、降酶、退黃藥物治療外,還需要積極進行抗病毒治療。目前臨床上可以選擇口服核苷類似物或者注射干擾素進行抗病毒治療,根據個體情況可以選擇其中一種或者聯合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