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療膠質瘤的關鍵在於規範。膠質瘤需要進行手術、放射治療和化學治療等綜合治療。每個治療環節都非常重要,必須嚴格遵守治療規範,只有每個環節都達到高標準,才有可能取得最大的收益。如果某個環節出現問題或沒有達到極致,就很難取得最終的成功。
規範的內涵包括但不限於以下幾個方面:
1. 影像診斷規範:膠質瘤的影像診斷主要依靠磁共振成像,必要時結合多種影像檢查進行診斷。術前的影像診斷需要預測膠質瘤的級別、來源、腫瘤範圍和手術時機的緊迫性,以及需要的輔助手段、預測切除程度以及短期和長期的功能障礙情況等。
2. 腫瘤切除範圍規範:指南推薦儘可能進行最大安全切除,但具體切除程度具有較大主觀性。不同的醫生和醫院選擇不同,可能導致不同的實際切除情況。
3. 功能區定位規範:功能區的定位需要綜合考慮患者的社會屬性和需求,醫生需要具備較高的認識水平。功能區定位方法包括清醒開顱、功能磁共振、解剖位置定位和功能神經導航等,不同的機構因歷史原因可能存在差異。需要合理利用自身優勢,為患者提供個性化的功能保留方案。
4. 切除程度判斷規範:切除程度的判斷需要與腫瘤範圍定義標準一致。膠質瘤的最大安全切除理念適用於各型別的膠質瘤。同時,磁共振掃描的時機也需要規範,在術後48小時內最好進行磁共振,術中磁共振更佳。
5. 病理學診斷規範:規範的病理學診斷涉及組織病理和分子病理,對於術後治療和預後具有重要影響。
6. 術後放化療規範:放化療是膠質瘤的主要輔助治療,術後放療的靶區勾畫和劑量需要規範。同時,術後放化療的時機也有標準。術後未切除完全或未達到極致的部位需要在放療時考慮。是否需要常規化療需要結合綜合診斷來決定。
7. 隨訪規範:術後規範的隨訪是瞭解膠質瘤治療效果的重要手段,也是治療成功的保障。低階別膠質瘤推薦每6個月進行磁共振複查,高階別膠質瘤推薦每3個月進行複查,根據需要可能會增加頻率。保持規範、定期的隨訪是鞏固治療效果的重要基礎。
治療膠質瘤涉及多箇環節,每個環節的規範非常重要。如果前面的環節沒有達到最佳水平,可能會給後續的環節帶來壓力甚至災難。應該努力將每個環節做到最好,以提高患者取得成功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