痔瘡是一種按照部位可分為內痔、外痔和混合痔的臨床疾病。透過直腸和肛門交界處的齒線來界定,齒線以上的靜脈曲張團被歸類為內痔,而齒線以下的則歸為外痔。混合痔指的是同時包含內痔和外痔成分的痔瘡。內痔與相應的外痔透過靜脈叢相互融合,橫跨齒線的上下方。
在臨床上,經常有患者詢問是否可以採用保守治療來處理痔瘡,是否必須進行手術。事實上,無症狀的痔瘡不需要手術治療,而有症狀的痔瘡需要從減輕或者消除這些症狀考慮。因此,在就診時,明確自身的症狀尤為重要。以下是一些常見症狀的解釋:
1. 便血:這是痔瘡最常見的症狀。一般表現為便後用手紙擦拭時有血跡或者肛門內有出血,血液鮮紅且不與大便混合,有時可能滴血或者甚至噴射出血。一般而言,便後出血會自行停止。然而,如果連續出現滴血或噴射狀出血,可能會導致失血性貧血,甚至嚴重者還會引起暈厥和休克,因此需要及時進行手術治療。
2. 痔核脫出:痔瘡有單個痔核脫出的情況,也有形成環狀脫出的情況。早期痔核只有在排便後會脫出,之後自行回納;隨著病情的進展,痔核無法自行回納,需要手動回納;在用力、咳嗽、久站或行走時也可能出現脫出。當痔瘡發生脫出時,預示著需要手術治療。
3. 疼痛:外痔水腫或形成血栓時會引起明顯的疼痛,病情一般起病較為突然,肛門口可以摸到硬結。內痔通常不伴有疼痛,但是當內痔或混合痔較大,便後脫出肛門形成嵌頓時,會出現劇烈的疼痛。嚴重情況下,可能會導致感染、壞死、出血甚至全身性感染,形成危急重症,因此需要儘快手術治療。
綜上所述,當痔瘡出現便血、脫出、疼痛等症狀時,藥物治療無法緩解或者反覆發作,就需要儘早進行手術治療,以免延誤治療導致病情進一步惡化,給身體造成更大的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