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癱是指胃發生障礙導致不能正常工作的病症。在中醫裡,這種病症被稱為“胃反”,即食入即吐。胃癱的症狀主要表現為食慾不振、噁心、嘔吐、無法進食和飲水、體重下降等。如果經常出現這些症狀,就應及時就醫檢查,以確定是否患有胃排空障礙,也就是俗稱的胃癱。
目前,主要有三種檢查方法可以證實胃癱的存在,分別是閃爍掃描術、無線膠囊胃鏡和呼氣試驗。其中,4小時固相閃爍掃描術被認為是診斷胃排空障礙的金標準。如果在4小時後仍然存在胃瀦留,則可以確診為胃癱。
在進行胃癱檢查之前,應停用一切可能影響胃排空的藥物,例如阿片類止痛劑、抗膽鹼能藥物、胃復安、多潘立酮和羅紅黴素等。為確保檢查的準確性,一般建議在檢查前48至72小時停藥。
對於胃癱的治療,一般原則是先糾正脫水、電解質紊亂和營養不良等問題,然後根據病情進行藥物治療,如促胃動力藥和止吐藥物等。對於經過營養和藥物治療效果不佳或症狀加重的難治性胃癱患者,可以選擇適當的外科手術治療方案,例如空腸造瘻術、幽門成形術和胃部電刺激器植入等。此外,心理干預也是胃癱治療中不可忽視的重要組成部分。
在中醫理論中,認為胃癱多是由於氣滯血瘀、脾胃虧虛或氣血不足引起的。治療胃癱可以採用中藥湯劑和鍼灸療法。以下是一些常用的中醫療法:
1.如果伴有食慾不振、消瘦或大便溏薄、飲食後腹脹等症狀,可以服用歸脾湯,並在胃脘穴、中脘穴、氣海穴和足三裡穴進行鍼刺,以健脾益胃。
2.如果伴有打嗝反酸、食後即吐、上腹部疼痛等症狀,可以服用香砂六君子湯,並在足三裡穴、陽陵泉穴和合谷穴進行鍼刺,以養胃醒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