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的防治和其他癌症一樣,關鍵在於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據近十幾年來國內外科學家的研究發現,胃癌從細胞開始發生癌變到出現症狀是一箇緩慢的過程,即正常細胞在長期致癌因素的作用下逐漸轉變為癌細胞,這個過程被稱為癌前期。癌前期是胃癌演變過程的預備階段,包括癌前期狀態和癌前期損害。癌前期並不意味著一定會發展成癌,而是癌變的潛在趨勢和危險性顯著增加的標誌。大部分癌前病變能夠消退復原,只有少部分可能會發展成癌。
雖然對於胃癌的癌前病變不必過於擔憂,只要採用適當的治療,總的來說是吉多凶少。然而,以下胃鏡和病理或X線檢查結果需要引起足夠重視:
(1)中度或重度不典型增生。
(2)40歲以上的大腸型上皮化生或伴重度不典型增生。
(3)直徑大於2公分的胃潰瘍,尤其是位於胃小彎部病程較長的潰瘍。
(4)腺瘤性、無蒂性或直徑超過2公分、體積較大的胃息肉。
(5)伴有腸上皮化生,尤其是出現重度不典型增生的慢性萎縮性胃炎。
對於上述變化,應密切觀察,定期複查,一旦出現可疑病變,應及時進行手術治療。
胃癌對人類健康具有嚴重威脅,因為早期常無明顯或特殊症狀,不容易引起注意。只有當癌腫發展到影響胃的功能並形成潰瘍,甚至出現胃壁蠕動和胃容積改變時,才會出現明顯的症狀。然而,此時診斷已經延誤,病情已經進展到晚期。
如何從自身的感受和症狀變化來識別胃癌的早期報警訊號,可以總結為以下幾點:
(1)腹痛失去潰瘍病發作的規律性,明顯不同於往常。
(2)胃痛發作時,無論進食還是服藥都不能緩解,反而加重。
(3)以往胃病發作時,食慾、體重和體力無明顯影響,現在卻出現食慾不振、乏力和明顯體重減輕。
(4)持續便血甚至嘔血。
(5)出現上腹不適、乏力和明顯消瘦等原因不明的症狀。
(6)曾接受畢氏Ⅱ式胃手術5年以上後,出現消化不良、消瘦、貧血和胃出血等症狀。
對於以上情況,都不能掉以輕心,不能因為認為是“老毛病”而隨意服用胃藥,要引起足夠的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