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是一種常見病,會導致眼部各組織發生病變,其中視網膜病變是糖尿病眼病最嚴重且不可逆轉的併發症。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的發生與病程和血糖控制程度有關,與年齡、性別和糖尿病的型別關係不大。在西方國家,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是導致50歲以上患者失明的主要原因。而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壽命的延長,每年新增的糖尿病患者至少有100萬人。
根據上海醫科大學的流行病學調查資料顯示,病程在5年以下者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的發生率為28%,病程在6~10年者為36.4%,病程在11~15年者為58%,病程在15年以上者為72.8%。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的早期階段沒有明顯的症狀,但黃斑受累後會出現不同程度的視力下降。病變會導致視網膜內的屏障破壞,毛細血管閉塞,出現微血管瘤、視網膜出血、滲出、棉絨斑和黃斑部囊樣水腫。由於大面積的毛細血管閉塞,視網膜的微迴圈受到障礙,導致血流量嚴重不足,組織嚴重缺氧和代謝障礙。為應對缺氧,視網膜會產生血管生長因子,導致新生血管生成。這些新生血管僅由簡單的內皮細胞構成,周圍缺乏支撐的結締組織、基膜,也沒有感受血流或血壓的受體。由於發育不完整,這些血管非常脆弱,容易破裂出血。在增殖型糖尿病視網膜病變中,新生血管可以長入內界膜與玻璃體後界膜之間,形成纖維血管膜。由於新生血管的特殊結構,其管壁穩定性差,易發生出血,大量出血會進入玻璃體生成機化物,導致視網膜牽拉性脫離而造成失明。
鐳射光凝治療可以一定程度上緩解或清除視網膜缺血引起的水腫和新生血管等病變的發生和發展。至今,鐳射光凝仍然是治療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中黃斑病變和新生血管等有效的方法之一。美國早期治療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的研究結果顯示,在鐳射治療後,明顯黃斑水腫的患者中,中度視力下降的危險減少了50%以上,有一小部分患者的視力有所提高,但大多數患者的目標是穩定現有的視力。
一般來說,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的Ⅰ、Ⅱ期不需要進行鐳射治療,Ⅲ、Ⅳ期是治療的最佳時機,而Ⅴ、Ⅵ期的光凝治療併發症嚴重且效果差,此時可以考慮玻璃體切割術結合光凝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