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慢性肝病的主要原因是溼熱疫毒引起的,溼熱疫毒會滯留在肝臟內,溼氣和熱氣相互結合,容易耗損人體的陰液。因此,在早期治療慢性肝病時常常使用理氣溫燥的藥物,但不可避免地會損傷陰液。加上患者可能有肝腎陰虛以及體質欠佳,因此肝腎陰虛是慢性肝炎的一箇主要轉歸。
2、治療肝病晚期可以採用益氣養陰的方法,常用的方劑是丹参麥味地黃湯,其中主要藥物有牡丹皮、太子參、麥冬、五味子、生地黃、雞血藤等。如果患者出現五心煩熱、盜汗、大便幹、腰膝痠軟等肝腎陰虛加重的症狀,常常會配伍女貞子、墨旱蓮來滋陰斂陽。
在肝硬化的後期,如果患者出現腹腔膨大、青筋暴露、牙齦出血、鼻子流血、尿量減少顏色濃郁、舌頭紅而無苔等肝腎陰虛、陰虛水停的情況,應當注意到滋陰和利水是互相矛盾的,滋陰最容易促進水溼邪氣,而祛溼利水最容易傷陰耗液。在選擇藥物時,要注意不傷陰的同時利水,滋陰不礙溼,最忌溫熱和過分利尿,否則會導致液體耗竭而死亡。
在治療中,應該以柔養為主,不可過度攻下。可以採用滋陰養血和利水消腫相結合的原則。經常使用的藥物有豬苓、茯苓、澤瀉、冬瓜皮、冬瓜子、車前子、白茅根等來滋補肝腎,增液利水。
腎是水的下源,肺是水的上源,因此方劑中加入沙参、玉竹、麥冬、石斛、百合等藥物,可以滋養肺陰,調節肺氣,使水液順利流通,溼邪自然消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