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疾病的日夜變化規律,可以選擇最佳的服藥時間來達到最好的療效。
1、對於貧血患者來說,晚上7點服用鐵劑的療效最佳,因為此時血液中的鐵濃度是早上7點服用時的4倍。
2、血鈣水平在午夜至清晨最低,所以在睡前服用鈣劑可以使鈣充分吸收和利用。
3、降血壓藥物應根據人體生物鐘的節律在早上7點、下午3點和晚上7點三次服用,早晚兩次的用藥量應適當減少。晚上臨睡前不宜服用降壓藥,以免降低血壓和心率過緩導致腦血栓。
4、抗菌素和消炎類藥物排洩速度較快,為了保持一定的濃度,每6小時應服藥1次。對於風溼性或類風溼性關節炎患者,早晨和上午關節疼痛較重,可以在早晨增加劑量一次,效果最好,可以避免中午的藥物服用。
5、對於糖尿病患者來說,凌晨對胰島素最為敏感,這時注射胰島素的劑量較小,效果最好。
6、心臟病患者在凌晨服用洋地黃、地高辛和西地蘭等強心藥物效果最佳,因為此時對藥物最為敏感。
7、氨茶鹼在早上7點左右服用效果最佳,適用於抗哮喘的治療。
8、賽庚啶在早上7點左右服用,可使藥效維持15~17小時,而晚上7時服用只能維持6~8小時。
9、激素類藥物的反應也會有時間節律。由於人體腎上腺皮質激素在上午7點左右分泌最高峰,所以在每天上午7點給予激素類藥物最佳。
10、解熱鎮痛藥如阿司匹林在早上7點左右(餐後)服用效果最好且持久,而在下午6點和晚上10點服用效果較差。
11、由於晚上人體內的膽固醇和其他血脂產生增加,所以治療降膽固醇的藥物宜在晚飯時服用。
12、催眠藥、驅蟲藥和避孕藥一般應在晚上臨睡前半小時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