腎臟排鉀過多主要見於長期使用利尿劑或用量過大的情況。長期使用噻嗪類利尿劑可能導致水、電解質紊亂,引發低鈉、低氯和低鉀血癥。除此之外,還有以下幾種病因:
1. 經胃腸道失鉀:對於兒童而言,這是最主要的原因,常見於嚴重腹瀉、嘔吐等情況下大量消化液的喪失。儘管劇烈嘔吐引起的胃液喪失並非鉀的主要原因,但大量的鉀隨尿液喪失,因為嘔吐引起的代謝性鹼中毒會增加腎臟排鉀量,而嘔吐導致的血容量減少也可以透過繼發性醛固酮增多而促進腎臟排鉀。
2. 經腎失鉀:這是成人中失鉀的最主要原因。引起腎臟排鉀增多的常見因素包括:
- 長期連續使用或過量使用利尿藥;
- 某些腎臟疾病;
- 腎上腺皮質激素過多;
- 遠曲小管中不易重吸收的陰離子增多;
- 鎂缺失;
- 鹼中毒。
3. 經面板失鉀:汗液中鉀的濃度僅為9mmol/L。通常情況下,出汗不會導致低鉀血癥。然而,在高溫環境下進行劇烈體力勞動時,大量出汗也會導致鉀的喪失。
對於排鉀過多的患者,尤其是禁食的患者,可以透過輸液提供糖和液體,並且如果有尿液排出的話,應及時補充鉀。補鉀時要遵循以下原則:“四不宜”指的是:不宜過濃,一般使用0.3%的氯化鉀溶液;不宜過快,每1000ml中含2g鉀為宜;不宜過多,每日補鉀量應控制在≤6g,對於兒童來說每日補鉀量為0.1g/(kg.d)~0.2g/(kg.d);不宜過早,應在腎功能得到恢復之後再進行補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