脈衝射頻治療是一種透過絕緣套針經皮穿刺到達靶點組織進行治療的方法。該治療方法利用儀器將電流傳遞至針的裸露尖端上,具有神經監測和溫度調控功能,可以精確辨認和毀損神經組織。相比藥物化學破壞神經的鎮痛療法,脈衝射頻的物理毀損更加科學、安全和有效。
在上世紀50年代,第一臺射頻儀被神經外科用於消融毀損三叉神經,取得瞭解除“天下第一痛”的效果。脊神經後支和脊神經後根節射頻毀損也可以有效緩解肢體痛和軀幹後部疼痛。然而,神經被毀損會引起多種副作用,如面板麻木、蟻咬或燒灼樣痛,甚至運動障礙。此外,被毀損的神經會再生,導致疼痛復發,給醫患雙方帶來困擾。因此,射頻消融神經只是一種治療疼痛的“治標”方法,醫生和患者都不願意輕易使用,這也導致了射頻儀器開機率低和醫療成本高的問題。1997年,Sluijter報告了治療神經痛的脈衝射頻技術,透過使用低於42℃的叢集性超高頻電流,可以不破壞神經。這一技術引起了關注。研究發現,脈衝射頻可以有效抑制疼痛,增加鎮痛物質,並改變傳遞結構發揮鎮痛作用。脈衝射頻已成為治療淺表神經痛的首選方法,優良率達到60-80%,持續時間為1個月到1年,而且最長維持時間已超過了1年半。雖然脈衝射頻的鎮痛效果比不上高溫毀損神經,但它避免了神經毀損的問題,而且在鎮痛期間患者還可以透過其他康複方法進一步治療,當疼痛復發時可以重新進行脈衝射頻治療,或者在必要時改為毀損射頻治療。
進入21世紀,射頻消融在非神經毀損治療方面取得了突破。射頻消融可以縮小癌症患者的腫瘤體積,以達到減瘤和鎮痛的雙重作用。多種椎間盤內射頻電極和技術的出現,拓寬了盤源性疼痛的治療領域,越來越受到不願接受手術治療的患者歡迎。例如,可彎曲纖維環射頻電極和冷水迴圈雙極射頻技術專門用於椎間盤纖維環裂縫的消融整形,低溫消融汽化快速降低椎間盤內壓力的等離子射頻電極等。中國疼痛科醫師利用射頻套針直徑僅為0.7mm和儀器能辨別針尖與神經的距離的優勢,將射頻套針針尖放入椎間盤突出物內進行區域性加溫,直接熱凝縮小壓迫神經的病變髓核突出部和封閉纖維環裂縫。這種方法快速緩解了脊神經根受壓疼痛,並最大限度地保護了椎間盤的高度和生理功能,減輕了術後椎間隙變窄和相關併發症的程度,同時還節省了昂貴的專用盤內電極的消耗品費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