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腸脫垂是指由於排便習慣不良或排便困難導致直腸黏膜、直腸全層、甚至部分乙狀結腸向下移位脫出肛門的疾病。患者可出現直腸脫出肛門外、便祕、腹瀉、區域性水腫等症狀,常見於內痔、外痔、直腸息肉、肛乳頭肥大等疾病,並根據脫垂的程度分為Ⅰ度、Ⅱ度、Ⅲ度三個等級。
Ⅰ度脫垂表現為直腸黏膜向外脫出,長度相對較短,呈淡紅色,質地柔軟,沒有彈性,不易出血,排便後可自行回納。
Ⅱ度脫垂表現為整個直腸脫出,呈圓錐狀,顏色淡紅,表面有杯狀的皺襞層次,需要透過手動回納。
Ⅲ度脫垂表現為直腸或部分乙狀結腸脫出,觸之肥厚,肛門鬆弛無力。
患者一旦出現直腸黏膜脫垂,應及時就診,由專業醫生根據脫垂程度選擇合適的治療方法,例如改善便祕問題、培養良好的排便習慣。對於長時間存在直腸黏膜脫垂、出現充血、水腫等症狀的患者,需要透過手法復位將其推回肛門內,必要時可能需要手術治療以改善症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