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腸科常見病痔瘡常言道,“十人九痔”。痔瘡主要由於直腸上下靜脈壓力增高、迴流不暢、血液瘀滯所致,一般可分為內痔、外痔和混合痔三種。外痔是指肛門外的皮贅,易於在肛門外觀察到。若無症狀,通常不需治療。內痔初期或輕度痔瘡只能透過肛門鏡檢查才可見到,病情嚴重者內痔可脫出肛門,內痔一般不疼痛,除非某些重度內痔脫出肛門後不能回縮到肛門內,引發嵌頓或發炎時可出現疼痛。內痔的常見症狀是排便時出血,可以是滴血、噴血,或僅糞便表面帶血,血色鮮紅,絕大多數便後出血即停止,有些人雖不出血,但會感到排便時肛門內有腫塊脫出,便後再回縮到肛門內,或便後肛門溼癢。
痔瘡的發病機理表明,痔瘡本身並不會發生癌變,它是一種屬於肛門的良性病症,不會是直腸癌的初級階段。然而,導致這個誤區的原因主要是因為痔瘡和直腸癌往往易被混淆,將直腸癌的出血當作痔瘡的出血來治療,當發現是直腸癌時,就錯誤地認為是痔瘡的進展。然而,在臨床上也常見到一些患有痔瘡的患者併發肛管直腸癌,這通常被認為與痔瘡和直腸癌的慢性炎症及分泌物長期刺激肛門直腸有關。
因此,儘管痔瘡本身不會癌變,但如果出現便血、大便習慣和大便性狀改變、腹痛和腹部不適等情況時,不可掉以輕心,及時就醫並查明原因是至關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