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周炎,又稱肩關節周圍炎,是一種病程緩慢的肩部疾病,其主要特徵為肩周鈍痛和活動不便。該病好發於50歲左右的中年人,女性發病率略高於男性(約3:1),且左肩多於右肩,部分患者呈雙側發病,多見於體力勞動者。如果得不到有效的治療,該病可能嚴重影響肩關節的功能活動。肩周炎通常有一定的自限性,未經治療者的病程約為12-42個月,平均為30個月。即使病情得到最大程度的恢復,仍有60%的病例不能完全恢復到正常水平,這些病例的肩活動度低於對側正常肩關節。
早期肩周炎常表現為陣發性肩關節疼痛,常因天氣變化和勞累而誘發,隨後逐漸轉為持續性疼痛,並逐漸加重。肩關節的疼痛在白天較輕,夜間較重,肩關節的主動和被動活動在各個方向上都受到限制。當肩部受到牽拉時,可以引起劇烈疼痛。肩關節可以出現廣泛的壓痛,並向頸部和肘部放射,還可能伴有不同程度的三角肌萎縮。
肩周炎的發病原因可以分為肩部原因、肩外因素和內分泌改變因素。肩部原因主要包括軟組織退行性變、長期過度活動、姿勢不良和肩部外傷等。肩外因素主要是指頸椎病、心、肺、膽道疾病引起的肩部牽涉痛,這些疾病的長期不愈導致肩部肌肉持續性痙攣、缺血,最終形成炎性病灶,轉變為真正的肩周炎。至於內分泌改變因素,雖然目前缺乏大量的臨床病例來驗證這種因素,但已有研究發現肩周炎好發於50歲左右的中年人,且女性居多。這種年齡正值女性更年期,而男性的“更年期”也接近於此。更年期是由於性激素水平下降引起的全身激素水平紊亂,導致機體生理生化指標的改變,尤其在女性身上更為顯著。有報道稱甲亢、糖尿病合併肩周炎患者在甲亢、糖尿病好轉後,肩周炎的症狀也會得到緩解。另外,也有報道稱應用性激素替代治療可以改善肩周炎的症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