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孕期間,隨著胎兒的發育,準媽媽們可能會遭遇一些不便之事,其中包括常見的肛腸疾病——痔瘡。由於孕期便祕和腹內壓力增加等因素的作用,準媽媽們易患痔瘡。然而,由於身體特殊,準媽媽們在治療上需格外謹慎,與普通痔瘡患者相比,治療方式存在顯著差異。
一、妊娠期或產後早期痔瘡治療
1. 一般治療
如果準媽媽們患有痔瘡但並未出現明顯不適,可以透過調整生活方式、飲食習慣和排便習慣等方式,儘量避免痔瘡加重或引發不適症狀。此外,每天進行適量的溫水坐浴可緩解炎症和水腫,減輕肛周不適和疼痛。在坐浴時,要注意水溫不宜過熱,以免燙傷,並注意避免摔倒。
當準媽媽的內痔痔塊脫出肛門時,需要及時進行手法復位,使用紗布堵住肛門口,防止痔塊再次脫出,避免嵌頓、壞死和感染。
2. 藥物治療
如果準媽媽們的痔瘡引起輕微不適,可以諮詢專業醫生並在醫生指導下適當使用一些藥物進行治療。區域性使用含利多卡因等局麻藥的藥膏可以緩解疼痛。可選擇稀釋的高錳酸鉀或中草藥進行肛門薰洗。可外用痔瘡膏和痔瘡栓,但要避免含有麝香成分的藥物。口服藥物主要是促進痔靜脈迴流,消退痔塊水腫的藥物,但需要在醫生指導下使用。有便血者可口服止血藥物,有便祕者可口服緩瀉劑,如乳果糖口服液,但儘量避免在懷孕前三個月使用。若準媽媽患有繼發感染的痔瘡,應注意使用抗感染藥物治療以控制感染。
由於個體差異較大,不存在絕對最佳、最快、最有效的藥物治療,除了常用的非處方藥外,應根據個人情況在醫生指導下選擇合適的藥物。
然而,在某些情況下,單純的保守治療可能效果不佳,此時準媽媽不得不考慮手術治療。
二、保守治療無效時可以考慮痔瘡切除術
手術一般採用膀胱截石位,可採用硬脊膜外腔麻醉,為了減少孕婦的不適感,手術時間應儘量縮短。
痔瘡是孕期常見疾病,雖然反覆出現,但通常不會影響正常分娩。因此,準媽媽們無需過分擔心,只要按時進行產檢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