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牙周炎會引起慢性腎病?

不僅慢性腎病的危險因素包括高血壓和糖尿病等慢性疾病,還包括多種感染性疾病。牙痛雖然會突然發作且疼痛劇烈,但是其實是一種慢性的非傳染性疾病。資料顯示,全球範圍內大約有11.2%的人罹患牙周炎。根據流行病學研究,患有牙周炎和牙齒缺損的人患慢性腎病的可能性比那些口腔健康的人增加了近1倍;而嚴重的牙周炎患者患慢性腎臟病的風險則是口腔健康者的2倍。

慢性腎臟病反過來也會加重牙周疾病的發生和進展。它會引起牙齦、牙槽、牙周膜和牙骨質的病理性改變,導致牙周組織的破壞,同時患者的口腔衛生指數和菌斑指數等指標也會更高。有研究發現,牙周炎患者會出現早期腎損害的指標胱抑素C的升高;同時,腎穿刺活檢結果顯示,牙周炎的病理分級與腎病之間呈正相關。研究證據表明,牙周炎與慢性腎病密切相關,並且相互影響。

牙周炎的根源是菌斑中的微生物,它會引發區域性炎症,還會觸發和放大免疫反應和炎症反應,導致大量免疫複合物在腎臟沉積,引發腎病並加重腎臟損害。牙周炎引發的慢性炎症會使牙槽組織對炎症介質的吸收增加,從而導致炎症的反覆發作,進一步造成腎臟的慢性損害或加速慢性腎病的進展。

當腎臟受到炎症和損害後,慢性腎病會導致鈣磷代謝紊亂,引發骨質脫鈣,進而加重牙周疾病的程度。如果牙周炎無法得到有效治療,就無法有效控制對腎臟的汙染和損害。因此,對於長期未能治癒的慢性腎病,需要檢查口腔健康狀況,及早發現牙周炎並給予及時治療。

更多推荐

在疫情防控期間,青少年容易產生哪些心理健康問題?

先來討論一下應激源的問題。應激事件即應激源,不同種類的應激源會引發不同的後果。一種是常規應激事件,持續時間較短,且暴露人群固定。例如火災、重大親人喪失等創傷,這種危機事件通常只會影響特定的人群,而暴露人群的應激反應通常會從重到輕逐漸減弱,這個過程是可預測的。另一種應激源的作用是持續且不可預測的。比如目前的新冠肺炎疫情就...

感染HPV潛伏期要多久?

尖銳溼疣的潛伏期高峰期通常在兩週至八個月之間,平均為三個月。如果曾經有過高危性行為,建議在一箇月之後進行人乳頭瘤病毒檢測。當人乳頭瘤病毒呈陽性時,可以確認存在感染。若檢測結果未發現病毒,則可推遲一箇月後再進行檢查。若仍然為陰性,可以確定沒有感染。在潛伏期,尖銳溼疣通常不會出現任何症狀,只有在發病的早期,可能會注意到一些...

女性感染HPV(人乳頭瘤病毒)的早期症狀

根據調查結果顯示,近年來許多女性感染了人乳頭瘤病毒(HPV),而一旦感染這種病毒,就可能出現諸多其他疾病,例如宮頸癌,一種婦科惡性腫瘤。當然,並不是說只要感染了HPV,宮頸癌就一定會發展。因此,有必要瞭解HPV感染後的早期症狀,以便及時發現病情。女性感染HPV的早期症狀如下:1. 外陰疣:如果連續感染低危型HPV,女性...

感染hpv後,身體會有哪些症狀呢?

人類乳頭瘤病毒(HPV)是一種DNA病毒,人類是其唯一的自然宿主。目前已確定了120多種不同基因型的HPV,其中約有40種與人類生殖道感染有關。大多數HPV感染透過性傳播傳播,但也有一些透過接觸傳播,例如接觸感染者的私人用品。HPV具有較長的潛伏期,能夠潛入宿主細胞。據調查,尖銳溼疣的潛伏期一般為3個月左右,最短為3-...

胃內極少的細菌對人體有傷害嗎?是不是隻有幽門螺桿菌能夠存活?

消化道中的菌群組成因部位不同而異。胃酸的酸度較高(pH2-3),幾乎無菌。空腸和迴腸上部的菌群較少。而結腸和直腸中則存在大量細菌,其中包括類桿菌、雙歧桿菌、大腸埃希氏菌、乳桿菌、銅綠假單胞菌、變形桿菌、梭菌等。每克糞便中含有約4千億個菌,在糞便中的比重約佔百分之四十,其中99%以上為厭氧菌。飲食和年齡等因素對腸道菌群影...

老人患胃病的特點?老年人的胃在吸收和分泌功能方面有什麼變化?

老年人患胃病後,臨床表現常不典型,因此不能僅憑藉病人自身的感覺症狀來判斷胃病的輕重。經常會發現一些年老的慢性胃炎患者非常嚴重,或者正在胃炎活動期,但卻缺乏自覺症狀。這是因為老年人的感覺相對遲鈍。有相當多的老年患者在患有慢性胃炎的時候,平時並沒有自覺症狀。從中年開始,胃黏膜開始出現萎縮,隨著年齡的增長,範圍和程度也會擴大...

胃擴張的原因有哪些,應該怎麼治療

採用暫時禁食的方法來放置胃管,以實現胃腸減壓,糾正脫水、電解質紊亂和酸鹼平衡失調。需要特別注意的是,由於血濃縮可能會掩蓋低血鉀的症狀,因此需要對其進行關注。在病情好轉後的24小時內,可以透過胃管注入少量液體,如果沒有液體瀦留的情況出現,即可開始少量進食。壁壞死通常發生在胃底近賁門的區域,由於周圍的壞死組織發生炎症水腫並...

哪些情況屬於生理性宮縮?有破水產兆要及時就醫

懷孕後期,要注意飲食過鹹的問題,並隨時留意與產前相關的標誌。有時候,會經歷生理性子宮收縮,比如行動時腹部會感覺緊繃。或者當寶寶動了後,體位發生改變,如起身上廁所或翻身時,會感覺下腹部發緊發硬。這些情況都屬於正常的生理性子宮收縮,不必過於緊張。然而,如果在靜息狀態下,感覺到下腹部每隔十分鍾就會有2-3次發緊發脹的現象,就...

懷孕後為什麼會貧血?為什麼要補鐵?補鐵如何食補?

懷孕後,孕婦可能會出現生理性貧血。這是因為從懷孕6-8周開始,血容量會增加,以滿足胎兒發育的需要。整個孕期,血容量大約增加了1450毫升至1500毫升左右,其中有1000毫升是血漿,也就是水分。雖然紅細胞數量也會增加,但水分增加的程度不如紅細胞,從而導致血液稀釋,形成稀釋性貧血。貧血會對胎兒和孕婦都帶來不利影響,因此在...

孕期寶寶是越大越好?

每次進行產前檢查時,都需要常規測量體重。在醫生的指導下,要控制孕期的體重,保持在正常範圍內。整個孕期的體重應該增加大約12公斤左右,每週增加大約400克左右。如果孕婦非常瘦或者體重指數較低,每週的體重增加量可以稍微多一些,比如500克。如果孕婦偏胖,就需要適度控制體重。因此,在孕期一定要合理管理體重,寶寶的健康並不是越...

孕中晚期為什麼要查21三體、排畸B超、妊娠期糖尿病?

到了中晚期,重點是進行各項檢查和篩查,以確定胎兒是否存在問題,如21三體、18三體等染色體異常。如果需要的話,還可以進行羊水穿刺檢查。在20-24周和28周,需要進行兩次排畸B超來檢查寶寶的發育情況,這兩次B超非常重要。不同地方的醫療水平也各有不同,因此建議選擇有資質的產科醫院進行篩查。在24-28週期間,還需要進行7...

热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