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溢性皮炎和脂溢性脫髮雖然名字只有兩字之差,但卻是兩種不同的疾病:一箇是炎症,一箇是脫髮。儘管如此,它們之間是存在關聯的,即先有脂溢性皮炎,再有脂溢性脫髮。並非所有患有脂溢性脫髮的人都有脂溢性皮炎,但如果出現皮炎而未及時治療,長期的炎症將對頭皮和毛囊造成損害,可能引發脂溢性脫髮。
瞭解了兩者之間的關係後,現在詳細看一下它們之間存在著什麼樣的區別。
脂溢性皮炎是在皮脂過度分泌的基礎上,由多種內外因素引發的面板炎症。這種疾病在青少年中較為常見,常發生在臉部,尤其是鼻翼周圍、口周,以及頭皮、胸背等部位。患處出現黃紅色的斑塊,上面有油膩性的皮屑。如果發生在頭皮上,有時伴隨脫髮、毛孔擴大和輕微毛細血管擴張,同時會有瘙癢的感覺。
脂溢性脫髮在此之前的叫法是雄性脫髮,但隨著基因研究的進展,發現脂溢性脫髮的人群大多受到一定的遺傳因素的影響,因此逐漸使用雄性脫髮或遺傳性脫髮這樣的術語代替。該疾病的典型表現是頭皮上出現油膩性的鱗屑,頭皮發紅,頭髮變稀。梳頭或洗頭時會大量脫髮,每天脫落的頭髮數量一般超過100根,同時區域性還伴有明顯的瘙癢感。
在治療的過程中,有部分脂溢性脫髮患者是由於頭皮出現脂溢性皮炎後未及時治療,導致細菌從面板侵入到毛囊,引發毛囊的炎症反應,從而導致脫髮。因此,為了預防出現脂溢性脫髮,應該在脂溢性皮炎發病的早期階段就積極治療,以防患於未然。具體措施如下:
1、保持規律的生活,合理安排工作和休息時間,確保充足的睡眠。
2、平時多食用富含維生素和蛋白質的蔬菜、水果等食物,限制辛辣和油膩食物的攝入。
3、對各種內分泌疾病、傳染病和面板病等應及時治療。對於炎症明顯的情況,也可以選擇使用林可黴素、美滿黴素、紅黴素等抗生素。發病期間可以外用氯黴素酒精擦劑、二硫化硒洗劑,以及酮康唑洗劑等藥物,以控制炎症的發展。
參考文獻:
[1]楊璽,趙廣編著.脂溢性皮炎及併發症防治[M].北京:金盾出版社,2018,11:92-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