顱骨缺損術後,區域性出現塌陷是非常常見的現象。缺損區域由於缺乏顱骨的支撐,僅有一層軟頭皮覆蓋,頭皮本身沒有承壓作用。在重力和大氣壓力的作用下,自然會導致顱骨缺損的區域性塌陷,這是正常現象。
然而,如果顱骨缺損的區域性出現凸起現象,則屬於異常情況,甚至有可能與其他病理因素相關。例如,可能存在顱內壓增高、顱內血腫、腦積水、硬膜下血腫、皮下積液,穿通畸形,或者腦膜腦膨出等。
一般來說,神經外科建議在顱骨缺損手術後約3個月內即時進行顱骨修復。在這種情況下,如果缺損區域是塌陷或平坦的,就可以進行常規的顱骨修復手術。然而,如果缺損區域凸起,需要先處理凸起部分,然後再進行顱骨修補。在大多數情況下,這一過程可以在一次手術中完成。
因此,對於患者關於開顱手術後顱骨缺損區域塌陷的原因的疑問,不需要過於擔心,這是正常現象。即使出現凸起情況,醫生也能夠妥善處理,並順利完成顱骨修復手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