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炎、咽炎、扁桃體炎、鼻息肉、打鼾、耳鳴等耳鼻喉疾病被很多人視為小問題,但巫浣宜主任醫師表示,這種看法是錯誤的。耳鼻喉疾病如果不及時治療,將帶來很大麻煩。
患上鼻咽炎後,很多患者遇到同樣的困擾:剛開始吃藥和打針時起到了一定的效果,但治療下去,卻始終無法完全恢復。巫浣宜主任解釋道,鼻炎、咽炎由於其特殊的生理位置和多樣的發病因素,傳統治療方式具有侷限性,因此治療效果有限。
治療鼻咽炎並不難,關鍵在於識別導致鼻咽炎的病因和源頭。巫浣宜主任指出,要達到“標本兼治、拔根塞源”的效果,必須逆轉患者的過敏體質,全面提高患者的免疫能力。僅僅把鼻咽炎當作鼻腔疾病來治療是無效的,唯有逆轉過敏體質、全面提高免疫能力,才能徹底康復。
此外,針對不同年齡段的鼻咽炎患者,巫浣宜指出,鼻咽炎比想象中更為複雜,不同的症狀、地域和人群需要採用不同的治療方法。
對於嚴重流涕的情況,可能是溼重,需要採用除溼的方法來治療;如果一吹風就流鼻涕、流眼淚,頭疼甚至嗓子疼,可能是免疫力低下所致,屬於氣虛,需要補氣提高免疫力。
而不同地域的差異也很大,即使是寒溼,南方和北方也有很大差別。在北方,包括東北和華北地區,屬於乾燥型寒溼,空氣溼度很低,治療時不適合利溼,而應調理體質,驅寒扶正。驅散寒氣後,機體功能得以恢復,免疫力得以提高,鼻炎症狀也會消失。
同時,巫浣宜主任還對當前普遍存在的治療鼻炎現象發表了自己的看法。許多人認為鼻炎是由“熱”引起的,但實際上,鼻炎大多由寒、溼、濁、瘀引起。所謂的“熱”實際上指的是瘀熱即病理性的體內熱量。在用藥時,巫主任從不使用金銀花、菊花和魚腥草等“熱性”藥物,而是使用活血化瘀、健脾胃、祛寒利溼的藥物。當然,每個人的具體情況會有所不同,治療應根據不同型別和地域差異進行個體化的診斷和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