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腎小球腎炎(簡稱慢性腎炎)是一種原發性腎小球疾病,其病因和病理變化多樣。主要臨床特徵包括蛋白尿、血尿、不同程度的高血壓、水腫和慢性腎功能損害。該病可發生於不同年齡段,但以中青年為多。慢性腎炎可分為多種型別,包括系膜增生性腎炎、IgA腎病、膜性腎病、系膜毛細血管性腎小球腎炎、局灶節段性腎小球硬化和增生硬化性腎小球腎炎等。早期症狀可包括疲倦乏力和腰痠等全身症狀。典型的臨床表現有水腫、高血壓、血尿、蛋白尿和慢性進行性腎功能損害。如果尿檢異常,並伴有水腫和高血壓病史超過1年,應考慮慢性腎炎的可能性。在排除其他繼發性腎炎的情況下,可以透過腎穿刺病理檢查明確診斷、指導治療和預測預後。
治療方面,西醫方面建議採取低鹽、低蛋白飲食,限制飲食中的蛋白質攝入量。對高血壓患者,可以在醫生的指導下選擇降壓藥物,以使血壓儘可能控制在130/80mmHg以內。抗凝和抗血小板藥物被認為可以穩定腎功能、減輕腎臟病理損傷。預防和積極治療感染也是必要的措施。此外,應避免使用對腎臟有毒性的藥物。中醫方面應根據具體證候選擇個體化的中藥方劑進行辨證論治。藥膳治療方面,複方黃芪粥是一種常用方劑,其組成主要包括黃芪、苡仁、赤小豆、雞內金、金橘餅和烏糯米等藥材。該方劑具有益氣、滋腎的作用,可作為輔助治療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