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血病是一種造血系統的惡性克隆性疾病,約佔癌症總髮病率的5%。我國白血病發病率約為2.76/10萬,接近亞洲國家的水平,但低於歐美,以急性白血病為主。急性白血病的主要治療方法是大劑量化療,在抑制和殺死白血病細胞的同時,對機體的正常細胞也有一定的毒性作用。
根據統計資料,白血病的死亡原因主要集中在感染和出血兩個併發症,因此預防併發症是治療白血病成功的關鍵,良好的護理是治療順利進行的基本保證。
對於急性白血病患者在化療期間的護理,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一、飲食護理方面,患者的食物攝取提供了熱量、蛋白質、微量元素和電解質攝入來源,對生命活動和耐受化療具有重要意義。然而由於化療引起的胃腸道反應和口腔潰瘍疼痛導致患者無法進食,需要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進行相應的護理。例如,遵醫囑使用止吐藥物以減輕腸胃反應,使用促進潰瘍癒合和止痛藥物,為患者提供高蛋白、高維生素和高熱量易消化的飲食,鼓勵患者多飲水以減輕藥物對消化道黏膜的刺激,同時有利於毒素排洩。
二、臨床護理方面,大多數化療藥物透過靜脈注射治療急性白血病,但很多藥物對靜脈通路具有損傷作用,常常導致靜脈痙攣、疼痛甚至靜脈阻塞,因此需要注意保護靜脈。此外,一些化療藥物的毒性主要表現在黏膜上,尤其是口腔潰瘍,因此口腔護理在化療護理中至關重要。具體的措施包括保持口腔清潔,用4%碳酸氧鈉漱口,化療期間讓患者多喝水以減輕藥物對黏膜的損傷,避免使用牙刷,用棉籤輕輕擦洗口腔牙齒,發生口腔炎時要做好口腔護理,根據病情選用有效藥物,給予無刺激性流食。
三、心理護理方面,根據對患者心理的分析,患者的心理反應會因年齡、性別、職業、文化程度、病情及化療反應的不同而有所差異。多數患者表現為憂鬱、焦慮、煩躁、悲觀、消極和恐懼等。一定程度上,懷疑治療的比例達到40%。醫務人員應關心患者,耐心向患者介紹化療的目的、意義以及可能引起的不良反應,並說明這些反應是暫時的,待停藥後可恢復正常。同時,鼓勵患者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
在日常護理中,患者的家屬與患者接觸最多,因此護理人員應加強與患者家屬的溝通,為提供相關疾病知識,使瞭解白血病,並支援病人從生活和思想上減輕負擔。透過互相支援,患者可以獲得安慰和寄託,對穩定病情具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