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的生理變化是逐漸發展的,起始時間因個體差異而有所不同,因此需要從生理和病理生理的角度來判斷是否進入老化階段。
與頭部外傷有關的變化,首先是顱骨的硬化,由於鈣鹽增多,彈性減低,當頭部受傷時,顱骨的變性較少,無法緩衝外力的強度,因此容易發生骨折,並且腦損傷也較為嚴重。特別是當腦血管發生硬化、變脆、腦組織萎縮時,增加了腦組織在顱腔內的活動度。因此,老年人的腦血管和腦實質損傷較年輕人更為嚴重,即使是輕微的外力也可能造成嚴重的腦損傷。其次,老年人的外傷程度與臨床表現往往不相符。從意識障礙的程度來看,由於老年人的腦組織在顱腔內移動、衝撞和扭曲較為嚴重,腦實質內不同結構之間的剪應力也較大,所以病人的原發性昏迷或意識障礙的時間較長,生命體徵的改變也較明顯。
老年顱腦損傷患者併發顱內血腫的情況通常由於代償間隙較大,早期症狀不明顯,甚至沒有明顯的頭痛表現,但常常出現腦膜刺激徵和嘔吐。待顱內壓增高時,症狀會急劇惡化,腦疝的發展速度較快。
對於老年輕型顱腦損傷患者,特別需要注意慢性硬膜下血腫的發生,尤其是老年人的額前或枕後區域。由於腦組織在顱腔內的移動幅度較大,最容易發生的是大腦表面匯入上矢狀竇的橋靜脈的撕裂,其次是靜脈竇、蛛網膜粒或硬膜下水瘤的損傷出血。這種病情起病隱匿,頭部外傷較輕微,臨床表現沒有明顯的特徵,易於誤診。
在臨床表現方面,大多數患者會有頭痛、乏力、智力下降、輕度偏癱和眼底水腫,偶爾會出現癲癇或類似中風的發作。而老年人則更多表現為痴呆、精神異常和錐體束徵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