頸椎病一般是由於頸椎間盤退變引起的一系列症狀,包括椎間盤突出、骨質增生、韌帶增厚、皺褶和小關節退變,這些改變會導致神經、血管甚至食道受壓,引起特定的症狀。
頸椎病可分為以下幾種型別及其對應的症狀:
1、頸型頸椎病:主要表現為頸肩痛,通常是由於小關節和頸部肌肉的病變引起的。
2、神經根型頸椎病:常常表現為肩部及上肢放射狀的疼痛和麻木感,嚴重時可能引起肌肉無力甚至萎縮,通常是椎間盤突出或骨質增生對神經根的壓迫引起的。
3、脊髓型頸椎病:主要症狀包括肢體麻木無力、手部精細動作受限(如拿筷子、扣釦子等困難)、上肢肌肉萎縮、踩棉花感、行走無力或起步困難等,嚴重時可能出現大小便功能障礙,是由於脊髓受壓而引起的缺血和壞死。
4、椎動脈型頸椎病:主要症狀為頭暈,可能由於椎動脈被骨質增生壓迫,也可能與植物神經受壓刺激引起的椎動脈收縮有關(頭暈的原因可能複雜,多種因素都可能導致)。
5、食道型頸椎病:較為少見,主要表現為嚴重的吞嚥困難,由於頸椎前方骨質嚴重增生導致。
哪些頸椎病需要手術治療:
1、神經根型頸椎病:經過正規保守治療1-3個月後,90%的患者能夠有所好轉或症狀完全消失。只有在保守治療無效或症狀特別嚴重的情況下才會採取手術治療。
2、脊髓型頸椎病:由於脊髓受壓,可能導致脊髓缺血壞死,而脊髓是中樞神經無法再生的,因此一經確診,通常建議儘早進行手術以保留殘存的神經功能。如果等到症狀嚴重惡化後才進行手術,雖然也會有一定的效果,但難以完全恢復正常。
3、食道型頸椎病:當明顯出現吞嚥困難並排除其他疾病時,可以考慮手術治療。
對於其他幾種型別的頸椎病,通常建議主要採取保守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