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菌感染引起的咳嗽,主要表現為咳嗽、咳黃痰、發熱,嚴重感染還可能出現胸痛咳血和呼吸困難等症狀。當患者出現上述症狀時,需要進行相關檢查,包括血常規、C反應蛋白、降鈣素原和痰培養。如果血常規顯示白細胞和中性粒細胞數量增高,中性粒細胞百分比超過正常範圍,C反應蛋白和降鈣素原也升高,就可以考慮是細菌感染。
治療方面,通常會使用頭孢青黴素等抗生素進行治療,並積極進行痰培養檢查。根據痰培養的藥敏結果,可以在後續調整抗生素的選擇。此外,對症治療也很重要。例如,如果患者有痰但又咳不出來,可以考慮使用祛痰藥物。
需要注意的是,細菌感染咳嗽還需要注意防控措施,例如保持良好的衛生習慣、勤洗手、避免與感染者密切接觸等。同時,患者在用藥期間應按醫囑完成抗生素治療,並不得濫用或過量使用抗生素,以免產生抗藥性。若症狀嚴重或持續不緩解,建議儘早就醫,以便早日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