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慢性硬膜下血腫是指頭部外傷3周以上出現的、位於硬膜與蛛網膜之間、具有包膜的血腫。常見於老年人,多伴有頭部輕微外傷史。早期症狀不明顯,隨著血腫增大,可出現顱內壓增高症狀、精神症狀以及其他神經功能障礙。CT或MRI常用於確診。
二、慢性硬膜下血腫容易被忽視,主要是由於老年人行動不便、骨質疏鬆等問題,導致日常生活中的輕微外傷常常被忽視。老年人若出現頭痛、頭暈、肢體活動不靈等不適症狀,應警惕慢性硬膜下血腫。該病程可長達數月或數年,由於病史較長,很多患者沒能回憶起外傷史。即使外傷史明確,症狀多為輕微,缺乏警惕,單純藥物治療效果有限且血腫多會繼續增大。及早發現並進行手術治療是最佳選擇。
三、慢性硬膜下血腫的表現主要包括:1、顱內壓增高症狀,如頭痛、嘔吐、視神經乳頭水腫;2、精神障礙,如痴呆、記憶力下降、淡漠、定向力障礙和智力遲鈍;3、神經症狀,如偏癱、失語、麻木以及局灶性癲癇等。
四、老年人預防慢性硬膜下血腫的措施包括:1、嚴密預防跌倒;2、加強監護對有卒中病史的患者;3、對於有頭部輕傷或摔傷的老年人,及時關注遲發的症狀和體徵,警惕顱內慢性出血;4、發現早期慢性硬膜下血腫應及時就診,可採用中西醫結合治療,例如服用顱內消淤湯幫助血液吸收,避免手術帶來的痛苦。
五、判斷是否患有慢性硬膜下血腫的方法:1、瞭解病史,患者常有頭部輕傷或被忽略的受傷史,症狀常在傷後3周以上出現;2、觀察體徵,患者常表現為頭痛、嘔吐和視神經乳頭水腫等慢性顱內壓增高症狀;3、進行影像學檢查,頭部CT或MRI檢查可以顯示血腫的位置、大小和數目,是最有效的檢查方式。
六、慢性硬膜下血腫的治療包括手術治療和保守治療。保守治療方面,最新研究發現阿託伐他汀和糖皮質激素可以輔助治療復發硬膜下血腫,但尚未廣泛認可。手術治療一般透過顱骨鑽孔引流可以治癒大部分患者,效果非常滿意。只有極少數患者需要行開顱血腫清除。鑽孔引流術具有創傷小、手術時間短、效果確切和花費較低等特點,是慢性硬膜下血腫治療的首選方法。
七、部分慢性硬膜下血腫可能會反覆發作。其原因尚不確定,有研究認為與血腫腔的炎症反應、纖溶活性增加以及外膜血管形成不成熟等因素有關。藥物治療方面,糖皮質激素、ACEI和阿託伐他汀鈣等針對血管的藥物可以一定程度上減少慢性硬膜下血腫的進展和復發。另外,介入栓塞責任血管也是一種治療選擇,如介入腦膜中動脈栓塞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