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網膜位於眼球壁最內層,它接收光線並將其轉化為視覺訊號,再透過視神經傳輸至大腦,最終變為影象資訊,這解釋了能夠看到多彩世界的原因。
視網膜可能發生多種疾病,導致視力下降,甚至失明。其中之一便是視網膜脫離,即視網膜從眼球壁脫離。由於視網膜依賴眼球壁供氧和新陳代謝,脫離後會產生供氧和代謝異常,進而導致視力障礙。短期內的視網膜脫離可恢複視力,但長期脫離會導致缺血缺氧引發炎症反應,形成纖維瘢痕,導致視網膜變硬和皺縮。此外,長期缺氧還會導致視網膜萎縮,造成不可逆的視力障礙。視網膜脫離主要分為3種型別:孔源性、滲出性和牽拉性。
孔源性視網膜脫離是由視網膜出現裂孔,使液體滲入視網膜下而引起的。近視是導致孔源性視網膜脫離最主要的因素,約80%的患者為中度或以上近視。遺傳和外傷等因素也可造成視網膜裂孔和脫離。孔源性視網膜脫離早期症狀包括閃光感、飛蚊症、視野缺損或視力下降。若脫離範圍較小,可進行鐳射光凝治療,無需手術。即使脫離範圍較大,早期手術治療也較簡單,視力預後較好。若視網膜完全脫離,視力就會基本喪失。若治療延誤,發展成陳舊性視網膜脫離,手術複雜性增加,視力預後較差。
滲出性和出血性視網膜脫離是由炎症或腫瘤等疾病所引起,使血管滲漏或出血,進而導致血液成分進入視網膜下造成的視網膜脫離。根據不同的原發病,症狀也會有所不同。其中,最常見的病因為年齡相關性黃斑變性、中心性漿液性脈絡膜視網膜病變和葡萄膜炎。此類視網膜脫離一般無需手術,在控制原發病後,視網膜會自行復位。以年齡相關性黃斑變性為例,治療方法包括使用抗血管生成藥物,透過閉鎖新生血管的形成,停止血管滲漏和出血,從而有助於視網膜脫離和視力的恢復。
牽拉性視網膜脫離是由眼球內出現炎症、外傷或迴圈障礙等引起纖維瘢痕形成,將視網膜牽拉脫離。最常見的原因是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該病早期症狀包括視力下降、眼前黑影飄動和視物變形等,患者同時還有糖尿病。最佳的治療方法是早期預防。因此,糖尿病患者應嚴格控制血糖,並定期進行眼底檢查。對於中期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可進行鐳射光凝治療,大多數人能夠避免視網膜脫離的發生。如發生視網膜脫離,若不嚴重不一定需要手術。但當病變發展到一定程度時,應及時進行手術治療,以挽救一定的視力。
以上三種視網膜脫離型別的原因不同,因此治療方法和預後也有所不同。有時也會出現混合性的視網膜脫離。